讀完這本書,我的第一個感想是「這個劇情也太set了!」
感覺所有最壞的事都被女主角遇到了,
當然我認為台灣女性在台灣的地位比起韓國女性在韓國的地位
應該算是比較高的,而且現代社會的想法也比較開明了
也都有相關的法律保障兩性平權,但是隱約又覺得,這樣的劇情,生活周遭確實仍然在上演。
雖然故事描寫的是一位女生,但我真的強烈推薦各位女性同胞推薦給身旁的男性
因為日常那些看似稀鬆平常所運作的規矩、生活,從女生、男性不同角度出發,都是不同的顧慮及想法。
整個故事運用了倒敘法,回憶金智英從小到現在的生活。
女主角的家庭,尤其奶奶非常重男輕女,所有最好的東西都從優先給寶貝金孫用
剩下的才有機會輪到兩姊妹分享,而這樣的生活打從弟弟出生就已經開始
因此我在書中看見一句很心酸的話
「其實當時還年幼的金智英,並不會羨慕弟弟的特別待遇,因為打從他們一出生,受的就是差別待遇」
這些長輩用孕育出的性別來斷定媳婦的價值,
甚至連一個孩子都不放過,為何不視他為一個”生命”來呵護,而用性別來價值他/她。
甚至在女性遇到危險時,反過來檢討被害者,
「女孩子凡事要小心,穿著要保守、行為要檢點,危險的時間、危險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免,否則問題是出在不懂得避免的人身上。」
這些觀念或許在我們讀來很八股,為什麼不是教我們第一時間捍衛自己,而是檢討自己?
故事也談到了「職業婦女」這個議題,懷孕、育兒成了事業的絆腳石,
而大多數被迫退出職場的幾乎是女性,
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兩難的問題,對於想要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家長們,
必定要有所取捨。我只是想說很多時候,
我們常聽到:「我在外面工作已經很累了。」
難道在家的”那個人”會輕鬆許多嗎 ?
這確實沒有一個標準去衡量到底誰比較累,
但我想大家共同目標都是為了維持這個家是吧。
那我們要的是互相體諒、團隊合作,而不是斤斤計較,
甚至用賺的多賺得少來評定對家裡的付出。
「我本來也想當老師的」 「原以為母親生來就是母親的金智英,聽聞這句話以後,感覺太不可思議,不禁笑了出來」
很多母親或是主要照顧者,他們曾經可能在職場上呼風喚雨、
有許多夢想、想做的事、想見的朋友,但擔下這個擔子,
他們暫時都得放下這些、甚至至此與那些人事物離別。
要是另一伴,多點關心、陪伴與感謝,我想這將中轉換為甜蜜的負荷。
最後,這篇讀後感,並不是要戰男權或女權誰低落誰高下,
我想作者寫出這本書是想要讓更多讀者從不同立場來看待這些事件,
用更多同理心來對待身邊的異性,
我們都知道不管身為哪個性別,都會有其困難的點,而這些困難,
並不是短暫能被消除,甚至一直存在著。
但如果你/我有,可以包容,我想這些衝突或許會溫和一點。
如同作者在最後所說的
「這個社會看似改變很多,可是仔細窺探,內部細則和約定俗成,便發現還是個守著舊習,所以就結果而論,應該書這個社會根本沒有改變。」
而這部作品在之後也被翻拍為電影,預計在2019年上映
留言列表